在天涯的盡頭,歸零
A Story of Unlearning
旅行是許多人一輩子始終縈繞心頭的嚮往,但旅行並不是美好人生的代名詞,旅行只是美好人生的第一步而已,透過旅行看到外面的世界以後,決定怎麼為自己的人生踏出第二部才是最重要的,因此,旅行不只是從一個地方到一個地方的活動,更是一個人尋找自己內在心靈的過程。在旅途中,我們可以安靜地面對自己和這個世界。
或許,真正的發現之旅,不是尋找新世界,而是用新(心)的視野看世界!
發現美麗新世界:
有些人讀了一輩子的書,卻成不了大器,因為它始終都不曾放棄追尋這世界的標準答案,去尋找屬於自己內心世界中的豁然解答。
如果可以的話,上了第一堂介紹課程後
我會問老師這些問題,重新聚焦並審查自己的心!
老師(自己),這堂課你最想要教給學生的動機、熱情是什麼?
老師(自己),這堂課你最想要給學生哪些資源去自學?具體實例:網站、書籍、經驗分享...?
老師(自己),如果要你為這個課程下一個激勵學生的註解,你會寫下什麼?
如果可以的話,這堂課你最想要教給學生的動機、熱情是什麼?
如果可以的話,這堂課你最想要給學生哪些資源去學習?網站、書籍、經驗分享?
如果要你為這個課程下一個激勵學生的註解,你會寫下什麼?
夢想的輪廓越來越清晰,做人與動物最不同的事情,人類可以對於自己不相干的事物產生感動,讓人們對於自己不相關的事物產生感動,整合世界上NGO在做的事情,放在一個平台,透過網路的普及,讓每個人都有公平的機會看到對自己有所感動連結的部分,進而使世界變得更加互助、和平,而不是像某些人都只關心某個部分,而覺得其他地區的問題不重要!公平的放送,找尋世界和平、互助的平衡點!
幫助人們看見更多與他們無關但很重要的事情,問他們終究什麼是對的事情,對的事情只要一直做下去,未來總有一天,會有對的結果。活著,無非就是要做對的事情。
公益旅行:
每次送走了一群來自世界另一端的客人,我都不由得滿足地嘆了一口氣,好像說完書拉上簾幕,把木偶的線都理整齊放好,等著下一批聽故事的人聚集在舞台前,而下一回說的又是全新的一本書。
畢竟公益旅行最基本的態度,不是我們自認為可以給別人什麼,或想為對方做點什麼,而是確確實實知道對方最需要什麼,最想要什麼,然後才用心透過我們的專業技術、道德勇氣和真誠,做成一點點他們一直想做,卻靠自己的能力做不到的事情,做一點點對的事情。
三天的故事說完以後,故事的啟示是什麼,沒有標準答案,每個聽故事的人,要在自己的靈魂裡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。
三個Unlearning的決定:
1.人比技術重要
2.用農業感動人
3.傾聽農人的聲音
雖然我為了尋求答案,繞了地球一大圈,最後又回到台灣,但是我並沒有白費力氣,因為在旅途中,我得以認識這些可敬的、無私分享的人、內心既柔軟又充滿專業素養的人、讓我覺得驕傲的人,與讓我覺得渺小的人,這些人每天都放下身段,放下自己所知道的學問,讓自己歸零,教導我認識世界的新角度,讓我每天都更接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,一個有能力喜歡自己的人。
樸門設計與實際的三大核心:
1.照顧地球,體認地球是一切生命的起源(包含地球本身可能也是個生命體)
是我們脆弱的家園。我們屬於地球的一部份,不是獨立于地球之外。
2.照顧人,相互幫忙與扶持,朝向不傷害人類自身與地球的生活方式而轉變,
並且創造健康的社會。
3.公平分享,確保地球上各種有限的資源,
以公平而明智的方式被使用。分享多餘或節制消費以滿足他人的需求。
樸門七步驟:
O觀察
O邊界
O資源
O評估
O設計
O執行
O維護
我覺得人與禽獸之間一個最主要的差別,在於對跟已身無關的事物,卻能擁有關心的能力。許多動物會彼此照顧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成員,所以當人類也這麼做時,當然也很讓人感動,但是因為家裡有先天性心臟病童而開始關注這個議題的家長,或是因為父母得到阿茲海默症而成立相關NGO組織的子女,雖然會讓有相同生活經驗的家屬,也產生感動,以行動或捐款的方式支持贊助,但是對於生活經驗當中,完全沒有這層關連的人,似乎就很難要求付出同樣多的關係,畢竟全世界有如此多需要關注的議題,也有這麼多的NGO組織,光是美國就有超過兩百萬個,巴西和印度也都各有一百多萬個NGO,相信每一個組織都有獨特關注特定議題的角度,也都各自感動了一群人,因此才能持續走下去,但如果每個人,都只關注自己感同身受的議題,往往造成每個NGO組織的人都覺得自己所提議的,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問題,當其他人漠不關心的時候,就覺得是社會無情,卻沒有想到,自己對於智利礦工職災問題,或是非洲戰後孤兒的慈善團體,也同樣漠不關心。
所以我告訴自己,如果我能為八竿子打不著邊的緬甸山區農民而真誠感動,我才配吃NGO這行飯,我也才有能力去感動其他人,和我一樣去關心跟自己沒有直接關係的事物。如果每個人都能關心跟自己無關但很重的事,這個世界就自然而然,可以成為更美好的星球。
因為我想做對的事,我一直做對的事情,雖然不見得會有好的結果,就像我之前一直去考獎學金那樣,但是如果我的兩個孩子,從小看著我做對的事情,等我走了以後,他們也會繼續做對的事情,他們的孩子也會繼續做對的事情,對的事情只要一直做下去,未來總有一天,會有對的結果。活著,無非就是要做對的事情。雖然就像我一開始那樣,有著許許多多的疑惑,甚至誤解,但是一旦走在尋找答案的道路上,剩下的,就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了。
傾聽的力量:
過去的學習經驗告訴我,每個專業都只有一小撮具備最高身專業知識的專家,才能提供這個世界關於這個領域的正確答案,比如說只有中央銀行的總裁知道匯率,或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才知道如何結束戰爭,所以無論上大學選組選系,或是出社會選擇行業工作,也都把「我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」當成終極目標,好像每個專業都有一本葵花寶典,全世界只有幾個人看得懂,為了想要看得懂那本天書,我們擠破了頭要讓自己出類拔萃,設置讓自己像工業化農場裡的家禽,坐在擁擠的補習班裡勉強填鴨,強迫自己學習、傷害自己也在所不惜。
無論對方怎麼說,記得不要急著去贊同或反駁,而是簡單的重複摘要,讓對方可以清楚地聽到自己說了些什麼,因為很多時候,說話的人在氣頭上,會說很多不是自己本意的話,作為傾聽者,好像一面鏡子,讓說話的人不斷從你的口中,聽到自己的話,那就多了一次客觀看待問題的機會。
傾聽,是為了了解當事人內心世界,所以作為傾聽者,別忘了自己是一面鏡子,幫助對方看到自己,而不是傾聽者也跟著開始抱怨自己的問題,那就變成一灘渾水,完全失去了澄清的功能。
自然不會說話,但是人會。所以對我來說,這些世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,就是自然的鏡子。只要有人願意告訴我關於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,我就坐得挺挺的,身體前傾,面帶微笑,眼睛直直看著對方。於是,用這塊土地上孕育的人當做自然的鏡子,我「耳到」、「眼到」、「心到」,我發現我開始傾聽到自然的聲音了。
美好的未來:
到目前為止,我的生命中最瀟灑的決定就是停止跟別人比較,全心全意做自己。
有多少人能夠拍著胸脯,理直氣壯地說自己買到生命的快樂與幸福呢?
當然我不是一個完美的人,但因為不需要跟別人比較長短高下,我深刻體會到,在競爭的遊戲裡,不玩的人最大!
為了看外國人,竟然不顧五天肚子餓也捨不得走,原本讓人如此沉重的賑災活動,只是因為小男孩的話語,笑聲就像浦公英的種子般,輕輕的在風中撒開,讓我們看到,原來賑災重要的不是我們手上一袋袋的米,而是我們來到這裡的事實,讓他們知道自己沒有被世界遺忘,並不孤單。
無論你的決定是什麼,都要記得讓自己準備好,成為一個有專業的人,才會有能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一些,也讓自己的夢想更容易實現。說來說去,專業還真是讓人生美好的一種重要工具!
物質的財富只是一個讓自己提升的方式,但是學習,卻讓他從一個社會底層的啞巴,變成一個有自由思考能力的人。
用專業開啟一扇獨特的們,努力成為一個讓自己更喜歡的人,如果沒有專業,或許這自我追尋的夢想,就只能永遠停滯在幻想的階段!
陽光下的瞎子:
一個晴天的午後,廣場上有個盲人坐在角落乞討,身邊有個紙板,上面寫著:「可憐可憐我吧,我是瞎子。」可是大多數人都視而不見,這時有個衣冠楚楚的年輕人走過,看到這個情形,於是拿起紙板,用他的筆在背面寫了幾個字,也沒有掏錢,拍拍盲人的肩膀就走了,結果說也奇怪,駐足的人多了起來,生鏽的空罐頭,很快就裝滿了錢。這時年輕人辦完事情又經過,盲人聽到熟悉的腳步聲,便好奇地問他說:「你在我的紙板上寫了什麼?」
「沒什麼,不過是同樣的意思,只是換個講法。」
「今天多美麗,而我卻看不見」
什麼是公益旅行?:
公益旅行跟慈善活動最大的不同,是公益旅行提供了一個不是用同情心,而是用同理心去看人世間不幸的珍貴角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